什麼原因促使年輕人加入「基本教義派」?
范:有一個相當重要且常見的原因是,人們想逃離現狀。有時候他們感到自己被歧視或是不受尊重,例如他們感覺自己在歐洲的生活沒有出路,但是敘利亞境內卻充滿機會。
另一個原因,是宗教因素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某些人極度相信伊斯蘭信仰,或是極度重視穆斯林的團結性。
最後,是想要找刺激的人,他們認為到敘利亞參戰就能擁有無數的財富和女人圍繞。
歐洲哪一個族群最容易受到激進思維的吸引?
范:每一個國家的狀況都不同,因為這必須要看當地的少數族群以及移民發展歷程,舉例來說,奧地利境內的聖戰士(foreign fighters)多來自車臣或前南斯拉夫共和國;比利時或法國,則會見到來自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聖戰士;荷蘭境內,則多是摩洛哥聖戰士;英國當地,則是來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聖戰士。
小補充:許多信仰都有基本教義派
《維基百科》介紹,原教旨主義或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是指某些宗教群體試圖回歸其原初信仰的運動。他們認為這些宗教內部在近代出現的自由主義神學使其信仰世俗化、偏離了其信仰的本質,因而作出回應;一般提倡對其宗教的基本經文或文獻做字面的、傳統的解釋,並且相信從這些闡釋中獲得的教義應該被運用於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都存在「原教旨主義」。
伊斯蘭基本教義是當今伊斯蘭世界的一個重要思潮,在許多伊斯蘭世界得到廣泛支持。許多穆斯林認為現代世界受到世俗化、西方化的影響,不合其信仰的教導,試圖回到其信仰的原初狀態,根據《可蘭經》來嚴格管理個人和社會生活。
五十年代以來,由以色列問題為導火線,阿拉伯社會和西方社會產生強烈衝突,後來出現的阿拉伯恐怖分子,一般都有伊斯蘭教基本教義的宗教背景,如蓋達、博科聖地等,因此原教旨主義在西方國家往往在無形中帶有負面的意義。
其實在原教旨主義運動中對武裝運動也有溫和派,但他們在原教旨運動中常常不能取得領導地位。
像是伊斯蘭國這一類徵召聖戰士的組織,會特別尋找某一類意識形態的族群加入他們嗎?
范:沒錯,他們會運用技巧尋找心理脆弱的人,或是至少看起來會聽話的人。現階段來看,他們會針對因各種原因不滿西方國家的人們,舉例來說像是被解雇、被歧視、被犧牲,這些族群對想要徵召聖戰士的組織來說是相當適合散播他們意識形態的地方。
最常見的對象,多是想要打仗的男性,同時間這些組織也會尋找年輕女性,近期我們也發現他們會尋找擅長廣宣的人們。
加入激進組織後會發生哪些事?
范:通常人們已經先有認識的人在組織內,他們往往透過網路認識,接著就是加入一個激進化的組織中,有些人會離境前往敘利亞,或是試圖想這樣做。通常他們的做法是透過土耳其或黎巴嫩進入敘利亞當地,男性成員一到當地通常會直接送去訓練中心,接著就是看看他們訓練的成效如何。
有多少人加入到一半就放棄回來,為什麼放棄?
范:先要說的是,伊斯蘭國越來越嚴格地禁止人們放棄,所以要看到人們放棄回國變得越來越難,過去我們見過有人回國,但他們能回國的原因是他們完成在當地的職責了,他們的任務已經結束。
其它讓人們回家的原因,多跟實際情況有關,例如有人在當地待了 3個月後因為土耳其簽證快過期而返鄉;有人因為受傷要動大手術返鄉:有人覺得大夢初醒,原來那裡不是家而返鄉;亦有人覺得缺乏西方常見的舒適生活決定返家。
那些從聖戰組織回家的人們,會害怕自己又想加入激進組織嗎?
范:我們現階段沒有太多與伊斯蘭國相關的例證,因為這個組織從 2014年才開始出現,但是根據過去的經驗,人們返鄉後還是會保持激進,至少在思維上維持激進化。他們可能會找其他激進組織或是又回去敘利亞。
亦有人就回到了原本正常的生活,其中部份的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過著社會邊緣人的日子。
最後,也有的人返鄉後運用他們在敘利亞境內習得的技巧到犯罪行動上,例如了解武器者容易在返鄉後出現暴力傾向。
懂運用IG和FB的伊斯蘭國
范德堂描述的,是整體激進組織對人們的吸引,過去許多針對伊斯蘭國的報導中,也能見到他們慣常的手法是瞄準對現狀不滿的人們下手,當中許多是年輕人。
也因為如此,伊斯蘭國在網路操作和廣宣上花了極大的心力,例如會鼓勵他們的聖戰士、女性戰士以及支持他們的民眾多多使用各種媒體像是Twitter等,來互通訊息。一旦有人開始表達興趣,他能在自己慣用的平台上向已經到伊斯蘭國的人直接徵詢建議,取得支持等。
暗網賺金流
另外,由於「戰爭的原動力就來自源源不絕的金錢挹注」,恐怖組織領導人不只要懂軍事戰略還有徵召士兵,也必須要知道怎麼管理組織的經濟運作,總的來說,恐怖組織的經濟來源大體可分成國內和國外兩個管道,而伊斯蘭國的暗網讓他們能躲避國家的監視、散播關於虐待和違法行為等相關訊息,同時還利用暗網的匿名特性來宣傳、募資金。
促進文化交流才能治本
談到該怎麼根除激進思維或是聖戰士的攻擊時,約旦老師曾分享他的看法給華文圈:「我認為是時候要跳脫思考的框架了。解決衝突和混亂的唯一方法,是提起年輕族群對此議題的認知(畢竟他們是不久將來社會的中堅份子)、加強文化交流(減少文化衝突和誤解)與國際合作。」